融众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融众资讯-我国私募债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私募债市场发展概况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14-10-30 12:00:00    点击:368次

     私募债是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2011年以来,私募债逐渐在资本市场中崭露头角。这期间,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了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201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办法》及配套指南,交易所私募债市场正式起步。就细分市场而言,我国银行间私募债显著高于交易所私募债;在发行主体方面,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规模企业均有参与,信用资质高低参差;在期限结构方面,交易所存续私募债大多集中在2-3年,明显短于银行间市场定向票据;在融资成本方面,由于发行主体的资质差异,定向工具发行成本低于中小企业私募债。

    发行规模:银行间私募债显著高于交易所私募债。截至2014年9月,尚处于存续期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共有1462支,余额1.46万亿元。交易所共计发行617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累计发行金额812.13亿元,尚处于存续期521只,余额718.41亿元。交易所私募债平均发行规模仅为1.3亿,而银行间定向票据平均发行规模为10亿,是交易所私募债的8倍。

    发行主体: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信用资质较高且大多数为国有企业,交易所私募债发行人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信用资质相对较低。从银行间市场来看,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虽无债项评级,但其发行人大多有公开发债经验,有主体评级的比例高达85%,其中AAA有287只,AA(含)以上有1235只。同时,在已发行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中,中央国企164只,地方国企996只,二者占比高达77.3%.交易所市场私募债发行人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占比近1/2,地方国企占比1/4.首批交易所私募债发行人多为各家券商储备的中小板拟上市公司,后续发行人信用资质有所降低且多为轻资产公司。

    期限结构:交易所存续私募债的期限结构大多集中在2-3年,明显短于银行间定向票据,其在今年四季度将迎来集中兑付的高峰期。银行间定向票据2011年试发行,全年仅发行一只,2012年开始较大规模发行。第一批定向票据从2014年9月开始陆续进入偿付期。2014年底之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将有5只定向票据到期,到期规模仅为65.5亿,短期兑付压力不大。而从交易所存续私募债的到期/回售分布来看,在8、9月份到期/回售的私募债数量合计为13只。在集中兑付的高峰期,交易所私募债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风险较高。2015年,交易所私募债各个季度到期/回售的数量分别为73只、66只、57只、74只,规模分别为97亿、89亿、70亿、96亿元,全年到期/回售规模均处于高位,兑付压力较大。

    融资成本:从融资成本来看,由于发行主体的资质差异,定向工具发行成本低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具体来看交易所已发行的617只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9.18%,在8.5%-10%之间居多,平均高出贷款基准利率约3个百分点,发行利率中枢2014年以来持续走高。相比之下,银行间定向票据发行票面利率仅为5.69%,低于贷款利率,更远低于交易所私募债水平。

  • 核心优势

    融众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国连锁平台,多元产品组合,定制型资金方案,严谨风险控制和专业管理团队为您服务

  • 资质荣誉

    多次荣膺世界、亚洲及国内相关机构奖项,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及生命力的金融服务机构。

  • 人才策略

    融众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投资运营专家。更多的图标链接到相关栏目页面。

  • 俱乐部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