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自融者”或浑水摸鱼
不过,在大批P2P平台进驻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同时,不少裹挟产业融资的企业却借助这股潮流而自开资金通道,大肆为自身企业项目进行融资,并模糊了项目具体信息和投资者资金流向,令P2P投资者对项目资金蒙在鼓里,一旦企业资金把控能力出现问题,则平台自身也会出现兑付风险。而一些并不熟悉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贸然入场,也可能因对行业熟悉程度不高,风险把控能力不足而遭遇供应链资金链风险导致的“传导效应”,最终影响至平台。
熟悉供应链融资的银行系人士认为,尽管供应链金融从理论上可以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通道,减轻融资压力,但对于整体产业链上下游而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排除核心企业需要拉长供应商资金链条,拖长还账周期,过多的银行及其他信贷资金进入供应链,而不加以进行风控,就会变成大企业自身盈利的通道,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的占用来进行其他方面的牟利。如果平台商与供应商相互配合,就会联手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令供应链金融成为其“曲线融资”的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所谓自融和供应链融资的根本差别在于其动机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是自融性平台,一方面,实体企业项目可能根本拿不到借贷资金,现金流和到期归还都会出现问题,或者平台自身有意隐瞒项目的细节;另一方面,自融性质的平台管理也会流于形式,风控不过关,其资金运作模式类似庞氏骗局,很容易踩上“非法集资”的红线。
在杨定平看来,如果平台商企业自身需要做供应链融资的P2P平台,首先需要设立好防火墙,避免平台商企业和P2P平台之间形成关联交易。“以自身经营的平台而言,旗下家具供应商企业如果需要借款或者成立母公司平台下的体验馆,首先也要成为新公司的股东,占据有限股份并承担有限责任,如果通过平台借款,则将由该公司自己承担风险。并且平台自身对上下游企业的数据掌握相对充分,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记录来决定借款风险等级,进一步控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此外,平台所提供融资的项目进度基本公布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进行。”
与此同时,发展供应链金融考验平台对所提供融资的行业形成的资金、物流和信息等整体系统的熟悉程度,并做到对项目信息超高的把控能力,如果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进行勾结,则可能造成平台陷入融资套利陷阱。今年下半年,红岭创投遭遇的纸业项目的亿元坏账事件,其核心根源正是在于借款人和物流第三方涉嫌合谋设骗局,由于平台自身对抵押物信息掌控不完全,遭遇仓储、物流公司合谋,将货物重复抵押给银行进行骗贷,同时借款人企业与下游核心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之间恐存在关联,造成平台中招。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台涉及供应链融资,还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虽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前景很大,但如若没有完整的数据技术风控能力,创新业务也最终会拖垮平台,导致平台转型失败。
第三方平台:供应链融资推动市场细分
对于P2P平台而言,由于供应链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融资需求强烈、期限较短、金额较小、信息相对透明,通过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金融闭环实现在线融资风险可控。这也令越来越多的P2P公司愿意加入供应链融资业务,并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分得一杯羹。
未来,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P2P的新战场。据第三方平台研究显示,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将为P2P行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长期而言,供应链金融空间巨大,P2P行业有望通过行业细分、专业化实现市场个性化需求,供应链融资模式将推动更为细分化的市场格局。
三条融合“路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格局下,P2P平台也在积极谋求转型。近期,不少P2P平台开始传出即将涉猎供应链融资方面的业务的消息,意图通过垂直领域的细分和专业,进一步开拓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比如,投哪网与山东临沂跨国采购中心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积木盒子与全球领先的奢侈品交流平台寺库网签署了核心企业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大麦理财与深圳国投供应链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据了解,当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融合类型: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银企合作触网,如中信为海尔旗下日日顺平台供应链网络金融业务等;二、拥有完整供应链企业资源的传统电商自建P2P,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三、“电商+P2P”模式,P2P平台通过合作、收购的方式对借贷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如网信第一P2P、工商贷、甬商贷和积木盒子等。
第一网贷分析师认为,在供应链模式下,P2P平台需围绕借款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交易环节,通过产品设计管理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的资金流,把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对于网贷平台与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融入,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运作模式多样
据了解,当前P2P平台公司为了深挖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市场,并保持和电商银行等大佬级别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不少机构采取了多方运作模式。据棕榈树研究显示,当前P2P公司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与核心企业合作,将风险外包,资金批发;一种是与供应链管理公司合作,开发多行业中多链条上多企业的融资需求,海量的信息归集又能成为风险控制的有力补充;还有一种则是与物流公司合作,借助物流公司的融资解决方案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不过,P2P平台参与供应链融资仍需警惕一定风险。据棕榈树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曾红艳分析,在网贷平台和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排除合作企业的信用风险,同时还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状况、经营风险以及上下游的贸易真实性有准确把握,对相关物流监管信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保证供应链融资的安全。
据P2P业内人士分析,尽管P2P行业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接口风险,但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自身选择优质的借款人,以避免供应链金融体系上下游之间进行相互,以套取资金。此外,在核心企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时,平台也需要对担保的资质和抵押物能否支撑借贷资金的额度进行审核,否则会面临较大的兑付风险。
电商大佬精心布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令诸多P2P平台切入小微金融行业,同时也令一众电商大佬看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机遇。而以O2O模式颠覆传统消费零售行业的电商精英们也开始摩拳擦掌进场互联网金融领域,并通过优秀的平台实力、强大的大数据技术以及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思维来谋得话语权,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与P2P机构形成强势的竞争局面。
据了解,从京东金融、阿里小微金融到民生电商,越来越多有实力的电商企业正在加快进驻互联网金融的节奏,并希望借助供应链金融来提升电商平台自身的竞争能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电商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跨界融合越来越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趋势,同时电商的大数据优势也将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在垂直领域的细分,并通过相对可控的借贷风险令小微金融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和健康。
电商推广“熟人圈”借贷
今年10月底,京东正式推出“京小贷”产品,为京东开放平台商家提供无抵押信用小额贷款,与之前为供应商提供贷款的“京保贝”一起实现京东对旗下平台商家的全覆盖。据了解,京东的模式是与银行合作,银行负责贷款事宜,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团队负责对平台商家进行评级和调查,在对商家进行审核之后设定一个授信额度。其授信的依据是供应商在京东系统上的历史销售数据以及供货结算记录,而京东以担保者的角色存在。
基于平台连接的无数商家的现实融资需求,电商加快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布局。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认为,无论是通过当前的小贷产品,还是京东在消费金融方面的“白条”业务,其目的是在于打造开放的、全品种的金融平台,为平台所服务的商家、供应商以及用户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并通过不同的场景为上述群体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
相比京东的全产业链覆盖之外,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显得更具颠覆性,除了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理财产品,阿里推出的“阿里小贷”也对旗下会员提供5000元至100万元的授信额度,进而发展供应链金融。据业内人士,阿里小贷的模式利用的优势正是、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其通过引入先进的分析模式,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提炼出标准化的信用评价,走的是信用评级公司的路线,最终向通过审核的企业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信用贷款。“电商的大数据优势有可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将远远超过普通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P2P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P2P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搭建互联网结构的信用市场
对于多数电商而言,基于各自平台衍生的融资需求而打造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从诞生之初,就连接了各类信用数据、交易记录以及其他相关的用户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形成的信用系统评级,将会为电商式的借贷提供优质的信用担保和可靠的信用评级,进而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一些风险。
经营家具电商平台的P2P人士杨定平认为,电商模式与P2P模式的跨界融合有助于互联网借贷领域的垂直细分化,电商平台自身可以通过和借款用户相关的私人信息记录来得出一定程度的信用评级,同时在行业内资金流向相对透明,令所提供的信用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加上电商平台对专业行业的熟悉度,能够避免上下游供应商之间进行来套取资金,这也体现了电商涉足P2P借贷的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在电商力量的影响下,未来互联网金融或通过大数据方式实现让信用等于财富的市场化环境。阿里小微理财事业部袁雷鸣指出,互联网金融未来可以有能力将整个借贷融资的链条解析出来,透明化,并反映每项成本,让信用风险实现客观的市场定价。“通过C2B反向定制的方式,让社会上碎片化的资金直接满足碎片化的融资需求,并做到期限的高效匹配,从而消灭库存,进而消灭流动性风险。”
融众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国连锁平台,多元产品组合,定制型资金方案,严谨风险控制和专业管理团队为您服务
多次荣膺世界、亚洲及国内相关机构奖项,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及生命力的金融服务机构。
融众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投资运营专家。更多的图标链接到相关栏目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