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之路
市场机制激发经济活力
胡家勇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30日 07 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双重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之路。正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我国经济才得以成功实现转型、取得巨大成就。同样,能否续写中国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传递资源配置信息,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自主决策并作出迅速反应,从而使各种资源处于有效流动和动态优化配置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相结合,这样的结合对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市场机制将潜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财富、资源、知识、信息、技能和创造力动员起来,使它们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不竭源泉。而政府则确保人民群众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公平分享财富,享有选择的自由。
制度条件一旦具备,就如同闸门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类财产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2013年我国各类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05万亿元,2010年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62万亿元。这既是以往财富的积累,又是创造新财富的基础。同时,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2013年我国各类企业达241万户,其中国有企业2万户,私营企业176万户。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起,它融合各类资本的优势,成为新的资本力量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成长起来,他们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捕捉新机会、开辟新市场、寻找新资源、从事新投资,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大量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工作岗位创造出来,使他们有机会从事非农工作和获取较高的工资性收入。人们职业选择和消费选择更加自由,自我价值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个性化选择又转化为市场信号,促使生产活动和经济结构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需要,推动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要,经济结构将更加复杂化、精细化。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适应新常态,使经济社会生活更富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决策者是经济运行导航者
科学决策引领经济顺利前行
戴焰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30日 07 版)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举世瞩目。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各种因素,但客观回溯这30多年不难发现,在众多因素中,绝大多数因素可能因不同决策而产生不同效应。决策者是经济运行的导航者,对经济发展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诚然,决策者不可能超越社会现实任意决策,决策必须以现有根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前提,但决策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使现有制度更好地发挥优越性,使现有生产力基础更好地为未来发展所用。
回到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起点,也就是那个关键抉择作出的时点,历史清晰可见。当时,中国的决策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那以后,党和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紧紧扭住不放,抵御各种内外因素干扰,避免了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或停滞不前。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我们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破除一切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具体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不利因素,同时汲取世界各国在经济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我们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党30多年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根本上促进了各种经济发展要素更好发挥效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盘活了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造就了众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业和一大批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个个高新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和交往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开拓资本金融市场,畅通现代经济血脉,不断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高等教育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监管的完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等,从各个方面为经济发展除障助力。
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适应人民群众渴望国家发展和生活幸福的要求,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更高阶段和水平。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对外开放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杨正位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30日 07 版)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外开放功不可没。1978—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4.3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三十二位上升至第一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利用外资从不到2亿美元扩大到近1200亿美元,对外投资从基本为零扩大到1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世界经贸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左右,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4左右,涉外税收占总税收的1/3左右,带动了1亿多人就业。对外开放加速我国“新四化”进程,增进国民福利,缓解能源瓶颈,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促进国内思想解放和体制变革,使我们开阔眼界、增强规则意识,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0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和亮色,汉唐盛世和丝绸之路展现了这种博大的开放胸怀。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打开国门,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看到经济发展有不同模式。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我们立足国情,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作出改革开放战略抉择,到建设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区;从历经15年艰苦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图景徐徐展开,开放的气度和自信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使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托比较优势及后发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国内资本日渐丰富、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主动承接高端研发制造和服务外包等更高层次产业转移,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与时俱进调整开放战略,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既依托自身工业体系,又对接国际市场,不断探求最优开放路径。
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国内改革发展。对外开放始终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依归,促进国际国内良性互动。我国企业通过国内市场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力,再走向世界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目前,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达90多家。我国正加快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0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始终走在体制改革的前列,在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的过程中,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60条任务中约70%可以通过开放加以推动。
对外开放提升了我们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运用能力。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从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守者、运用者逐渐成为建设者、引领者。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大量修订国内法规政策,主动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明显提升了规则意识。如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设立以及亚太自贸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引领国际规则的起步。今后,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新一轮国际规则重构中争取主动,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经济安全相统一。我国坚持渐进稳妥的开放策略,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注重处理好开放进度与国内承受程度的关系,在开放中不失自主性和独立性,牢牢守住底线。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区域梯次推进方式,在试点中看风险是否可控,稳妥后再行推广。注重解决经贸摩擦,开展反垄断和安全审查,有效维护产业安全。审慎开放资本市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前加强宏观调控,挤压经济泡沫,着力扩大内需,确保了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大量进口为很多国家创造了“中国特需”,中国出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增加了国外消费者福利,吸引的过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每年千余亿美元的对外投资带动东道国的发展和就业。目前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走的是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对外经贸交流是真正的合作共赢之举。
融众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国连锁平台,多元产品组合,定制型资金方案,严谨风险控制和专业管理团队为您服务
多次荣膺世界、亚洲及国内相关机构奖项,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及生命力的金融服务机构。
融众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投资运营专家。更多的图标链接到相关栏目页面。